威廉希尔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云平台?
威廉希尔自2006年,亚马逊云科技发布Simple Storage Service(简称 S3),拉开了云计算行业序幕,经过十五年轰轰烈烈的发展,云计算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充分认可。全球云计算行业规模已经达到2000亿美元,保持着10%以上的增速
全球与国内云计算市场形成了不同的格局,2020年,国际市场上亚马逊云科技作为行业定义者独占32%的市场,其余几家大厂紧随其后。
国内市场上,从一开始的一家独大到如今群雄并起,伴随着国内企业以云计算带动企业信息化转型的过程,超高的增速下,仍处于激烈的厮杀状态。
作为国内云计算行业从业者,我也一直和在亚马逊云科技工作的同学保持交流。美国市场企业上云比例已经达到90%,属于非常成熟的市场。
这主要得益于几点,一是美国大企业多,原本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云计算为企业带来的成本优势和技术升级让企业非常容易接受;二是,亚马逊云科技相对较早的定义了云计算行业,相比于国内市场起步领先了5年左右;三是,美国信息通信企业高度发达,产业链完整,迅速转型为云计算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国内近些年加速了信息化的转型,云计算成为了重要的抓手,无论是对于国内云计算相关企业还是企业的信息化转型都是难得的机遇。
从市场环境看,国内中小企业多,信息化薄弱,并且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中小游,利润微薄,难以支撑信息化转型。其次国内企业标准化程度较低,企业上云的软件定制化开发成本过高,在云计算出现之前,一直很难诞生大企业推动行业的信息化转型。再有企业对信息安全的敏感性,既有国家安全的担忧,也有税务账目等敏感信息担心影响企业经营的问题。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国内企业上云,在成本降低的同时,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让企业竞争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倒逼着行业共同拥抱云计算。
相比于国外云计算市场格局初定,国内云计算市场仍处于较为激烈的竞争中。这其中以国内BATH为代表的科技巨头以及亚马逊云科技为代表的全球巨头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国内云计算市场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过了血拼价格的时期,单纯靠价格已经很难吸引企业上云。企业更为关注的是云计算厂商提供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去解决企业面临的经营难题。
而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全球,BATH的全球化布局仍处于劣势,这就使得亚马逊云科技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艾瑞咨询最近发布的《2021年中国基础云服务行业数据报告》显示,在2020年中国IaaS公有云全球交付市场 (含出海业务) 和中国IaaS+PaaS公有云全球交付市场 (含出海业务) 两项市场数据中,亚马逊云科技均排名第二位,市场份额分别为26.0%和23.3%。
从目前公开的信息可见,包括网易游戏、虎牙直播、涂鸦智能、安克创新、华米科技、TCL、OPPO、树根互联、洛阳钼业等大量中国出海企业都在海外使用亚马逊云科技。
亚马逊云科技作为全球云计算的领导者正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以及更多全球化企业做好中国市场,并凭借着先进技术影响着中国云计算行业的发展。
在亚马逊云科技安迪·贾西(Andy Jassy)接替老贝成为亚马逊首席执行官之后,亚马逊云科技新任CEO 亚当·塞利普斯基(Adam Selipsky)11月29日在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全球大会上介绍了最新黑科技,都将影响行业发展。
其中最值得关注有,发布 Amazon Graviton3自研芯片,两项面向数字孪生和汽车行业的新服务以及企业5G专网部署完整解决方案。
云计算的硬件成本最终取决于云计算厂商对于硬件设备的把控力,自研是最为核心的竞争力。这是国内云计算厂商亟需追赶的地方,目前受限于多方面原因,仍有一定差距。
Amazon Graviton3 处理器的能效也更高,在相同性能下,与同类型基于 x86 的实例对比,可节省高达 60% 的能源消耗。
由 Amazon Graviton3 处理器支持的 Amazon C7g 实例与由 Amazon Graviton2 处理器支持的当前一代 C6g 实例相比,可将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性能提高多达 25%,网络带宽也高出 20%。C7g 实例支持 Elastic Fabric Adapter (EFA),允许应用程序直接与网络接口卡通信,提供更低且更一致的延迟,提高需要大规模并行处理(如 HPC 和视频编码)的应用程序的性能。
Amazon C7g 实例同时是云中第一个采用最新 DDR5 内存的实例,与基于 Amazon Graviton2 的实例相比,它提高了 50% 的内存带宽,达到 300 GB/sec,从而提高了科学计算等内存密集型应用的性能。
在软件架构趋同的情况下,亚马逊在自研芯片的优势是其行业先行者地位的最深护城河。
两项面向数字孪生和汽车行业的新服务,数字孪生是“元宇宙”的基石技术之一,汽车智能化的大势带来了更多的云计算需求,亚马逊云科技两项新服务的发布正顺应了行业的发展趋势。
数字孪生服务Amazon IoT TwinMaker是一款可以让开发人员更加轻松、快捷地创建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如楼宇、工厂、工业设备和生产线。数字孪生是物理系统的虚拟映射,可根据其所代表的现实世界对象的结构、状态和行为定期更新。Amazon IoT TwinMaker让开发人员可以轻松汇集来自多个来源(如设备传感器、摄像机和业务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结合起来创建一个知识图谱,对现实世界环境进行建模。
面向汽车制造商的Amazon IoT FleetWise,汽车制造商可以轻松地收集和管理汽车中任何格式的数据(无论品牌、车型或配置),并将数据格式标准化,方便在云上轻松进行数据分析。Amazon IoT FleetWise的智能过滤功能,可以帮助汽车制造商近乎实时地将数据高效上传到云端,减少网络流量的使用。
5G具有低延迟、高带宽等诸多优点,但开发过程可能会很复杂。亚马逊云科技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企业5G网络配置整体解决方案交付的供应商,打包企业的5G专网配置服务。
通过Amazon Private 5G,客户可以登录亚马逊云科技控制台,只需点击几下,即可指定他们想要部署的5G专网覆盖范围,以及期望该网络处理的流量。亚马逊云科技交付并维护预集成的小型移动基站、服务器、5G核心和RAN软件,以及运营该网络所需的SIM卡,客户无需从多个第三方供应商采购、集成和维护软硬件。一旦设备安装完毕并接通电源,Amazon Private 5G将自动配置和部署移动网络。要将设备连接到专用网络,客户只需将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SIM卡插入设备即可。
更多的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全球大会内容大家可以查看链接,细数这次发布会的亮点有十几项之多。
回到亚马逊云科技中国的发展战略上看,亚马逊云科技一直重视国内市场的发展,把全球一流的云计算技术赋能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助力国内企业的全球化扩张,是必不可少推动力量。
正如亚马逊中国总裁张文翊所言,亚马逊本身在制造业就有丰富的经验——在全球已经有超过25年的智能产品设计制造经验,管理着几十亿产品的全球供应链和分销网络,同时亚马逊电商全球有数百个运营、拣货及配送中心,就像在管理几百家规模庞大的工厂;而亚马逊云科技也有丰富的经验服务于全球的制造企业,包括大众、三星、西门子、海尔、三一重工等龙头企业,例如大众汽车就利用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工业云”平台威廉希尔,把来自 122 家工厂的机器、厂房和系统以及全球1500多家供应商和3万个地点的数据集中起来,用以优化流程、提高生产力、及早发现供应链瓶颈和流程问题、优化机器和设备的运行。
国内云计算市场也需要亚马逊云科技这样的全球云计算领导者,发挥鲶鱼效应,带动国内云计算行业共同进步威廉希尔。
总的来说,使用云服务,是所有现代化企业肯定要面临的一个管理决策。决策有两个大方向,一种是不上云,一种是上云。
企业的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肯定是需要信息系统来支撑的,企业如果是一所房子,信息系统就是家里的家用电器。当然,没有家用电器你也能活,就好像没有洗衣机你也能洗衣服,但是洗衣机无疑会让洗衣服这个事情的效率大大提高。
支撑信息系统工作的,是服务器、网络这些基础架构;而支撑洗衣机工作的,就是电力。用最简化的例子来说,不上云,相当于自己家里买个发电机发电;上云,相当于找发电厂买点。这两种方式没有对错,只有合适不合适。
上云和上云也不一样,大家经常听到什么私有云、公有云、或者混合云这些词,我来通俗的解释一下,不是很精确,只为了理解。
介绍一家创业公司的工程师迪丽冷巴(我们就叫他小迪吧),下面是小迪的故事。
最开始,创业公司企业信息系统要求不强,比如全公司没几个人,每天有个打卡系统记录下上班时间就行了。小迪就去买了台服务器,让打卡系统跑在那个上面。
后来公司业务发展了,人也多了,信息统统多了起来,什么请假啊、采购啊、报销啊等等系统,于是每次搭一个系统,小迪就去买台服务器,用的也挺好。
然后小迪的领导感觉到情况不太对,打卡系统每天也就上下班的时候用的繁忙一点,大部分时间都闲着,用一整台服务器太浪费了。而报销系统,平常还好,到了月末所有人一起填报销申请表的时候卡得跑不动,一台服务器不够用,要两台,但是买两台呢平常又闲着。
小迪灵机一动,决定搞个IT资源池。资源池由很多的服务器组成,所有的信息系统都可以跑在这个资源池里面,那些需求高的信息系统多分配些资源,需求少的就少分配点。月末的时候给报销系统多分配点资源,月初的时候给财务打款系统多分配点资源,这样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
小迪想出来的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种企业私有云,私有云的资源由企业自己购买和建设,对比传统IT分散资源的优点是
后来公司业务发展越来越好,企业有了自己的电商平台,跑在自己的私有云上,电商平台每个月卖五万单的货,领导们很开心。
转眼双11还有一个月就要到了,公司上下士气高昂,电商节这种重大利好,一天销量顶平时半年,一定要抓住机会。但是大迪这时候犯了难了,这平常一个月5万单,跑在公司私有云上轻轻松松;但是双11一天20万单,是平常单日销量的100多倍,就算把整个私有云的资源都分配给电商系统,那也不够用啊。
这时候买服务器、买交换机来扩大资源池,当然是可行的,但是时间不等人啊。企业采购服务器什么的,供应商很多也是接到订单才开始排产,没现货的,买来动辄一两个月,还要把机器都给装上,软件都给配置好,别说双11了,圣诞节都要过去了。更不要说,公司的数据中心只有那么大,买了新设备,也放不下呀。
但是大迪毕竟是久经考验的大迪,他又想到了一个主意——我们的电商平台,就不要在企业的资源池上跑了,我们去租外面的资源池吧。这个资源池,就是公有云。
于是大迪联系了国内的大型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一下子买了双11当天原本电商平台100倍那么多的资源,大迪还留了个心眼,万一当天销量比预期的好,资源可以自动扩容到200倍。然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工程师们和大迪一起,哼哧哼哧的把电商系统给迁移到了公有云上。
双11当天,果然销量火爆,但是好在有100倍资源的支撑,系统没有崩,领导很开心。双11过后,销量回归正常,大迪又把资源从100倍调回了正常水平,电商系统也就一直留在了公有云上,静待明年双11时候再一次扩容。
后来,公有云服务商,根据大迪的实际资源使用收费,省去了大迪把私有云扩建100倍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这时候,公司业务发展多元化了,在全世界各地开了工厂和分公司,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更高了。胖迪也尝到了公有云的甜头,恨不得所有信息系统都给架到公有云上面。但是这时候也碰到了一些问题。
企业已经非常庞大了,但是一些自用的信息系统,因为开发时间较早,用的人多,支持的业务非常复杂,所以没法迁移到公有云上,还是只能跑在原本的私有云资源池上。
这时候,已经身经百战的胖迪决定,这些系统虽然留在私有云上面,但是和公有云上的系统实现信息流的打通,顺便能够成为互相备份。
讲完了小迪成为胖迪的故事,可以看到,其实虽然技术复杂度不同,但是选择是否上云,上什么样的云,取决于企业业务的需求和发展阶段。
而选择上云的,上不同的云,要做的技术工作也不一样。比如要私有云,那么要自己采购对应的企业IT硬件设备,更多的是买产品;上公有云,要找公有云服务提供商,更多的是买服务;上混合云,那么两者都要做一点,产品和服务都要买。
目前国内在云服务领域能兼顾产品和服务的,基本就是华为这样有做云服务的硬件大厂了,用流行的话来说是云服务全栈。产品方面,华为的硬件研发和工业化水平还是让人服气的,现在的云平台产品在高性能计算、大数据、软件开发和SAP HANA应用上面都有了实施实例。而在服务方面,华为云也布局了很久,容器服务和微产品服务框架上都有不少领先。华为企业自己在全球那么多国家和地区允许企业自己的信息系统,也是一个比较好的自证——敢不敢把自己的核心业务跑在自己的云服务上,永远是考量云服务商的第一标准。
目前拥抱公有云的客户还是互联网企业为主,传统中小型企业和大企业体量都不大。互联网用户的诉求很简单,便宜、敏捷和好用。
大企业现在拥抱公有云不多,而且有钱、有人、有空间来搞自有的私有云。但是企业运营早晚会被成本和灵活性限制。当自有数据中心建设的风火水电因素放入考量,运维自己的大型私有云管生又管养的高投入模式,肯定会逐渐降低信息系统建设的效率。
目前传统企业选择自建资源池,根本原因还是核心诉求和互联网用户不同,传统大企业的核心诉求是可靠、开放与合规。但是随着公有云领域的产品越来越可靠、好用与正规,成本因为规模效应被进一步压缩,未来会有更多的传统企业业务上云。
而传统的中小企业其实可以尽早选择公有云的方式来替代传统自建IT的模式,这样可以实现省时、省力、省人、省空间,让企业将更多资源专注于业务拓展,同时传统IT的模式从经营上讲也会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硬件使用到一定期间还要面临维保、更新换代的等问题。而公有云有很好的弹性,可以应对突然到来的高峰应用诉求。
第一条是业务云化,也就是把自己的业务系统比如ERP、MES、CRM等迁移到云上,用更快的速度实现统一管理、随处接入、全球覆盖和异地灾备。这是企业上云的基础
第二条是数据能力的云化,也就是把数据采集、计算、管理和应用这些所有场景的能力全部在云端执行。大数据的降维打击目前在零售、安防等领域开始逐渐明晰,数据能力的云化肯定是相关企业要考虑的。
第三条是利用云服务快速应对业务创新,也就是说云服务的那些敏捷、接入、管理的优势,最后还是要回到服务业务创新上来。云服务,就应该像电力一样,需要的时候一开开关就来,想要更多的电立刻可以调来,并且非常的可靠。
这三个问题是现在经营现代企业逃不过的问题,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云服务,是大趋所向,能问出这些个问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之后一定要步步为营,每一步都考虑好方向。
对于企业而言,“云平台”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涉及企业的基础信息层、业务层和应用层。不同行业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模式和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云平台”。或者说,在企业的信息基础建设、业务平台搭建和业务应用三个层面,选择合适的“云平台”。
笔者供职于西门子,服务于工业领域,我想结合工业企业的普遍业务模式和需求,谈谈云平台的选择问题。
通常意义上的“云平台”,即云计算平台,允许开发者们将写好的程序(应用)放在“云”端运行,或直接使用“云”端提供的程序(应用)或服务,或二者皆有。具体哪个层面的“云”提供服务?哪个层面的“云”运行程序(应用)?我们需要先了解云计算平台的三层结构。
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可以理解为企业的IT基础软硬件设施,如常见的硬盘、服务器、数据中心及相应的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网络管理系统等。IaaS云服务商会提供场外服务器、存储、网络硬件或基础IT软件,用户可以租用,从而降低IT基础维护成本和减少场地占用,而且,专业的IaaS服务商也提供更高等级的系统安全性。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是面向企业具体业务应用的云平台,类似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PaaS是云平台的操作系统。PaaS系统提供商基于强大的基础IT设施和规模化基础网络系统,为工业云、政务云和交通云等具体的业务领域,开发和维护业务云平台,并作为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西门子的Mindsphere平台就属于PaaS层的工业云平台,是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
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即在PaaS平台上运行的云服务应用软件。在SaaS层,用户可以使用PaaS平台提供商的即有SaaS服务,也可以使用第三方SaaS服务商提供的数据分析、管理等各类应用服务,对于有特殊功能需求、且具备开发能力的用户而言,甚至可以在PaaS平台上开发和使用自己的应用。
综上所述,企业过去使用本地化的计算机和应用,需要基础硬件、操作系统,也需要本地化的应用软件。面向万物互联的云端时代,面对更复杂的IT架构、不断增加的海量数据、网络协同等新的集成业务模式、多元化的云端应用和服务,企业可以将基础IT业务外包给专业的IaaS系统服务商,基于云端的PaaS操作系统,采用SaaS云端软件和相应的服务,从而通过系统上云、业务上云、数据上云等方式,推动企业的数字化变革。
正如前文提到的,PaaS(平台即服务)是面向企业具体业务应用的云平台,具备更明显的行业和专业倾向性。因此,谈到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选择合适的“云”平台,笔者认为,主要是选择合适的PaaS层平台。 基础层的IaaS已高度标准化,选择范围不大;而SaaS又紧密关联具体业务环节,往往是原有本地化应用和服务的云端延展,选择标准也相对固定。只有PaaS平台承上启下,是企业承云的关键部分,也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企业仔细斟酌。
笔者所供职的西门子,在工业自动化、电气化和数字化领域都有长期的积累,因此,西门子的PaaS平台MindSphere恰好被定义为基于云端开放的物联网操作系统,类比其他系统,它更贴近工业应用环境。依托西门子在电气化和自动化领域的设备和系统优势,MindSphere向下可以直接到达车间级工厂设备,实时把设备产生的数据采集到云端。而依靠完整的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和大量项目经验,向上为SaaS层的应用软件和服务提供了开放的架构,使得所有的应用开发商、服务提供商、甚至工业企业能在完善的环境下,开发针对各种工业应用场景的软件。
可以打个比方,MindSphere很像本地化计算时代的操作系统,向下要连接各种各样的硬件、外接设备,负责IO输入/输出,并进行硬件、设备等资源的协调管理;向上要广泛支持各种软件,从而完成各种计算任务。从本地化的操作系统,到云时代的开放物联系统,可以这样形象地理解MindSphere。
在很多工业现场,都大量使用西门子的PLC、驱动设备和其他工业现场设备、工控系统,使得西门子MindSphere在采集底层设备数据方面有先天的优势。
西门子的数字化工厂业务部门,在PLM、ERP等信息系统领域经验丰富,且针对具体应用场景,已经开发和提供了大量成熟的应用。西门子的IT团队和合作伙伴还在Mindsphere上开发了工艺、数据分析、流程规划等各类应用,只要选择Mindsphere平台,这些应用手到擒来,直接可以使用。
如果企业有额外的需求或特定的应用场景,西门子的工业服务部门,或第三方合作伙伴,可以替用户开发专属的APP。对于具备良好IT资源、足够软件和数据专家的企业,也可以基于Mindsphere的标准化环境自行开发,西门子提供应用程序接口API,方便企业开发。
必须要说,西门子虽然提供MindSphere,但并不拥有平台上的数据,这些数据属于企业自身。如果企业自己开发APP,或基于自身的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这些成果也只属于企业。其实,在很多国家,如中国,考虑关键行业领域的数据信息安全和保密问题,在关键装备制造、能源等领域制定了相关的信息化安全政策,即使进入云时代,应用和数据也只能跑在本国服务器或终端上。为此,西门子的Mindsphere在中国境内选择了最强大的IaaS服务商——阿里云,今年(2019年)基于阿里云的工业物联网操作系统Mindsphere已经正式落地。中国的企业,基于Mindsphere平台威廉希尔,应用、数据均在中国。
MindSphere这类PaaS平台,价值远不止于下接设备、上跑应用,笔者看来,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工业现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断产生的数据,工业大数据也许可以帮助我们重塑整个制造业。
企业数字化进程加快后,数据进入了爆发增长期,分析、整理这些数据,并得出结论,有助于开启全新的业务模式,创造可观的价值。基于云平台的智能数据分析和评估,将为工业决策过程提供重大帮助,也将对提高生产率做出直接的、决定性的贡献。
对于需要安全可靠工业大数据分析的企业来说,云平台是高性能、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计算、分析平台。在这方面,西门子的MindSphere结合工业领域的多年经验,提供了“能效分析”、“驱动系统在线监测与分析”、“工业网络分析”和“工业信息安全”等服务项目。同时,开放的平台也支持企业在兼容的环境中开发新的应用,并通过平台快速部署,以最低成本实现从传统制造生产向数字化与智能制造转型的需求。
综上所述,基于强大IaaS平台,能够承上(面向应用层)启下(连接设备层),具备大量成熟、可用的工业应用,并提供开放环境支持企业进行后续应用和服务的开发,满足工业数据挖掘和分析的性能、安全、可靠性需求,支撑企业在云端开放环境整合业务系统、与合作伙伴紧密协作……这样的云平台,是当前和未来企业最需要的云平台。
本文由西门子数字化顾问撰文回答,希望对题主和关注这个话题的知友们提供帮助
本账号为西门子中国的官方知乎账号。西门子是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创立于1847年,业务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专注于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我们希望与你一同分享这些领域的知识与新科技,欢迎你的提问。此外,我们并不卖家电:)
西门子中国的每一位专家都是我们的智囊,你在这个账号可以阅读到来自西门子各个不同方向专家们的见解。请大家不要吝惜手里的“邀请”,让我们在分享同进步。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博(ID:西门子)和微信 (ID:西门子中国) 账号,更多的了解我们。
简而言之,就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并提供动态易扩展,且是虚拟化的资源。
顾名思义,这种平台允许开发者们或是将写好的程序放在“云”里运行,或是使用“云”里提供的服务,或二者皆是。
在2006~2016年的时候,云计算由互联网企业主导,面向互联网的标准化云服务。
云服务要求业务来适配服务,对其他垂直行业的影响有限。主要的商业模式为数据变现,你可以当他是Cloud 1.0 。
2016年以后,云计算技术和市场成熟,企业的关注点从技术、成本、效率转移到业务和商业问题的解决,云服务成为基本商业模式。
当时华为提出的Cloud 2.0 时代,不仅仅是标准化的服务,而是要适配行业业务和创新需要的服务。
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实质就是“人、财、物、产、供、销”各环节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合理运转,这就需要一系列的系统进行支撑。
传统的IT模式是企业先购买IT基础设施,然后再将系统架设在IT基础设施上,每个应用系统和底层的硬件基础设施捆绑在一起,相互间割裂。
同时为了保证每个系统可以承受最大化的应用访问,承载系统的IT设施都做了最大化的配置,但其实每个系统并不是实时都在满负荷的运转,甚至满负荷运转的机会很少,这就造成了IT硬件平均利用率都在30%左右,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所以,云计算应运而生,说白了就是现在流行的云存储或者是你自己在家里布Nas
对于企业云而言,就是原有承载系统的分散的IT硬件(计算机)联合在一起,当成一台管理和使用。
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IT资源的集中化和共享化,但企业仍然需要面临IT采购的招标选型、应用部署的过程,并且还仍然需要有机房和懂云的IT运维人员来承载这朵“云”,无形中仍需要支出很多的成本。
而且因为需要购买搭建云所需的软硬件设备,一次性的投入成本大,而且需要具备云专业能力的人来管理这朵云。
公用云应用而生,公有云的厂商就可以比作是发电厂,通过“电线”接入到每个企业,让每个企业像用电一样使用IT服务,不用再费心购买、安置和运维、管理“发电机”和供电系统。
此外,应用公用云可以使企业实现按需付费,“用多少买多少”,不用因购买IT设施造成一次性的大成本投入,后续还被转化为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也不会因为硬件的故障和宕机影响企业的运营。
同时,企业对内、对外的系统使用并不是均匀的,而应用公有云可以实现“弹性伸缩”,应用激增的时候,云会自动调动更多的计算机和接入的带宽,应用需求少的时候会自动缩减,保证了系统实施的顺畅和效率的最高。
公有云的方式固然很好,但当前除了一些互联网公司和中小企业创业之初就把业务构建在云上,很多大型企业由于系统建设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一蹴而就的将现有系统从私有云或者IT设备上全部迁移到公有云上,而是要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例如,可以先将紧密依托互联网实现、面向客户的应用,或者对计算能力、接入带宽等弹性需求大/整体要求高的系统先迁移到公有云上,企业其他的系统仍保留在原有的资源池上,这样即享受到了公有云的便利,也可以同时保证传统业务的正常运行,而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可以实现数据的流动与系统的灵活迁移,相互间也可以成为有效备份,这就是所说的混合云架构。
随着步入智能社会,互联网的应用深入到企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企业所需应用系统越来越多,新业务和应用的研发和上线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应用互联获取了分析、运营等各类数据等。
从企业上云的三个路径:基础设施云化-业务云化-在云上进行业务创新和开发,可以看出,对于企业来说,上云并不是最终目的,企业考虑最多的是云计算如何能适配企业的业务变革。新业务的牵引、新商业模式的突破才是企业云化转型的原动力。
既不一定是一蹴而就的快速模式,也不一定是步步为营的既定模式,而是需要有策略、分步骤的实现,以最终的商业成功为目标,来选择最合适的上云路径。
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和服务帮助上云,因此,云服务厂商的全栈技术能力成为必选项,只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才能满足不同企业的商务需求。
华为:中立云,华为认为成熟的企业(传统大企业以及互联网头部大企业)需要拥有多云(联盟云+中立云)的策略,以免被绑架和风险。
AWS:中立云,但是会与自身业务发展有冲突(Netflix和自身的视频业务)
华为:非上市公司,集体决策制,方向确认后很少调整,可以8-10年长期投入不挣钱。
华为:定位中立云,在全球常年的积累,导致其非常重视法律合规以及预期风险。其中立云的定位导致不会涉及数据主权和隐私上面的法律风险。
阿里云:风险大。本质上来说,互联网基因的云其基本的商业模式都是数据变现。随着Facebook数据泄露的问题,全球都在法律上更加严格,对于互联网公司搞并购,搞数据这些内容做更严格的监管。
AWS:风险中,虽然AWS是互联网基因,但是身处美国,本身对于数据主权格外小心,外加Facebook事件,AWS会更加保守,靠偏IASS和PASS挣钱为主。
华为:自身的电信运营商带来的全球化基因,常年的经验积累和本地化政府关系,对于本地法律政策的遵从早就融合在其血液里。
华为云是非上市公司,方向确认后很少调整,可以8-10年长期投入不挣钱,真正做到了不碰股权投资,这些战略性的大方向不会受到资本市场急功近利的制约。而只做管道,不做应用,不拿客户数据变现,确保了华为云不碰数据,不碰应用,确实做到了安全和值得信赖。
至今为止,华为云目前已上线个云服务,以及制造、医疗、电商、车联网、SAP、HPC、IoT等60多个解决方案。
2018年3月19日全国首家获得全平台全节点全服务通过PCI-DSS安全认证,金融领域的认证除了军用以外的最高级别
有技术:互联网业务云基础设施2.0 全栈技术能力,聚焦ICT基础设施,基于长期在计算、存储、网络等领域实践,积累大量算法、芯片、软硬件结合能力,打造最优的云基础设施
值得信赖:1不碰数据,让企业和政府放心使用;2不做应用,不与应用开发商争利,保护客户已有投资,让现有应用平滑迁移到云上,不锁定客户;3不做股权投资,所有有能力的服务合作伙伴、应用合作伙伴,都是华为云长期合作伙伴。
1)共享机器硬件资源。阿里云和AWS,背后都是一家电商公司,这并不是巧合。一些大公司,本身自身就有巨大的机器运算量需求;但是运算量这个东西也分高峰和低谷,机器的配置肯定是看齐高峰流量,那么闲时资源,就可以共享出来给大家使用啦。配合虚拟化技术,也就有了现在“elastic”弹性付费概念,用多少内存、CPU,就只为这部分资源付费。大大节省了普通公司的机器硬件资源。
2)共享运维管理团队。运维是另一个容易忽视但是昂贵的资源。机器宕机怎么办?所在地电力供应突然中断怎么办?数据备份怎么搞?遇到了黑客DDOS攻击怎么办?这每一项后面,都需要一个极其专业的技术运维团队来支撑,而且缺一不可。作为大部分小公司,没有资源也不现实去供养一个全能的团队。
以上两方面是云计算服务商的核心价值,而各家的差异就体现在在云平台上提供的增值服务。不得不说,中国云计算正在进入黄金期,所谓的朝阳行业必然会受资本市场的关注,这毋庸置疑,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笔巨额融资反映的是整个云计算行业发展向好,乐观来看,未来几年这个市场可能会从千亿市场迈向万亿市场。
AWS在国外,是云计算服务的鼻祖。例如,AWS围绕着客户在全球建立了16个资源隔离的Region,每个Region包含2~3个Availability Zone(可用区)。Availability Zone为一个数据中心群,包含1~6个6万+规模的超大数据中心。AWS提供了通用云主机、高性能云主机、GPU加速云主机、FPGA加速云主机、存储优化云主机、内存优化云主机等多种云主机规格。云计算行业规模效益非常明显,AWS就是行业中的佼佼者。
在国内的几个玩家中,在技术上我更看好华为云。华为的Atlas异构计算资源池、PaaS层的微服务架构和容器技术,都是走在业界的最前列,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大提供云服务的计算能力和灵活性。其次,作为一家通信、硬件起家的厂商,华为能够在底层通信算法、芯片、存储上投入研发,能够相对于其他厂商有更好的云服务性能。
而相比于国外厂商,华为服务中国各个行业大客户20余年,深知不同企业的不同上云需求。在Cloud 2.0上提供差异化服务尤其重要。除了在SaaS层面打通SAP、金蝶等ISV,华为云还适时为多个行业场景提供全栈技术能力支持。比如视频直播、人工智能、VR、IoT、科学计算等等。
有扎实的底层技术,对行业企业的业务逻辑具备深入了解和洞察,并有过成功实践:这是云计算供应商是最理想的选项。因此从这些方面比较,华为具备这些要求。同时能保持数据中立,难能可贵。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